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朋辈引领 榜样同行——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学生论文分享与互评环节”顺利举办

日期:2023-11-12 点击数: 来源:

 

为促进清华大学与吉林大学两校“拔尖计划2.0”哲学学科共同体内部的思想交流、学科融通,同时在哲学专业本科生中间培育学术表达、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吉林大学哲学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匡亚明班)、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教务处,于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共同举办“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

据悉,2023年11月3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共进行了五场系列专题讲座。

2023114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学生论文分享与互评环节”,在东荣大厦908会议室成功举办。上午第1-5组“学生论文分享与互评环节”由高天驹老师主持

 

首先,清华大学郑文龙展示论文《认知逻辑视角下的赫瑟林顿知识可分级主义——从怀疑主义出发》,介绍了赫瑟林顿知识可分级主义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式,以及对怀疑主义的回应框架,并将尝试对其理论进行认知逻辑建模,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上述降低知识认知地位的风险。吉林大学周兰馨对此做出点评,认为该论文后半部分的技术处理和模型建构进行赞扬,并对前半部分知识决定论和怀疑主义相关进行提问与交流。周兰馨在展示《作为数学实在论的不可或缺性论证》中,基于蒯因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通过分析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得出蒯因的数学实在论立场。同时还比较了不可或缺性论证与一些本体论反实在论观点并给出了反驳。郑文龙认为该论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对于文章中的数学实在论的概念与真值实在论和本体实在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提问。

接着,清华大学邹其臻展示论文《犹太人问题中普遍性—特殊性的同一问题——以黑格尔哲学的视角为中心》,从黑格尔哲学的视角出发尝试对鲍威尔与马克思的理论进行补充。吉林大学邢学正对此做出点评,就该文章中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的转变与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和解”进行了提问与交流。邢学正展示论文《论马克思哲学对“原子式个人”困境的突破》,介绍了“原子式个人”困境的产生及突破的尝试以及马克思应对这一困境的方案的核心在于从社会历史角度出发考察,以及马克思通过以实践为核心的变革社会关系的方案。邹其臻对此做出点评,认为该论文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并就文章中类本质的产生和不同思想家语境中类本质概念的区别进行了交流。

在此之后,清华大学秦一筹展示论文《气本而先天?——反思张载气论“先天型气学”之定位》,通过对“先天型气学”的考察试图以此探析张载气论的特色。吉林大学高若煊对此做出点评,认为该文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张载气论的视角,对文章中气学和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提问。高若煊展示论文《现代性反省与世界历史理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与世界历史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现实价值。秦一筹对此做出点评,对文章中唯物史观与世界历史观的衔接提出了建议,并期望文章对于现代性的阐述能够更加深入。

之后,清华大学尚馨蕊展示论文《“仁”“孝”与“时间”——儒家仁孝关系研究》,提出亲亲时间与仁感孝应论若作有机结合可以增进我们对仁孝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切身体会。吉林大学李牧原对此做出点评,认为该文章内容丰富,论证结构严密,角度新颖独特,并对“代际时间”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李牧原展示论文《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阐释》,阐释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分析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批判。尚馨蕊同学对此做出点评,认为文章中背景知识较为丰富,语言规范,逻辑清晰,并就文章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随后,清华大学彭煜茜展示论文《吕大临“中”论探究》,依次探究吕大临在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上对“中”的阐释,揭示吕大临有关“中”的独特视域。吉林大学林乐萱对此进行了点评,赞赏了该文章从本体到心性到功夫的写作思路,就程朱与吕大临观点中“求中”状态的区别进行了提问与讨论。林乐萱展示论文《从“韵”之流变看“宋韵”之意》,通过“韵”的释义、“韵”思想的历史、“宋韵”的正声与影响重新检讨关于宋代美学“韵”思想的问题。彭煜茜对此进行了点评,认为该文章提供了一种研究宋韵的全新视角,对于文章中的音韵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同学们都做完论文展示和互评之后,盛传捷副教授和郝志昌副教授分别进行了评论。盛传捷副教授指出,学术论文的目的一是对学界的现有观点有不同意见,二是认为某些观点应当受到学界的重视,三是觉得现有的解释有缺陷。观点的争论是学术论文的灵魂与价值所在,同学们应该明确这种意识并且应当在学术论文中有所反映。郝志昌副教授认为大家的论文既有立足真实的文本基础体现出了文本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有立足真实的问题揭露文本的思想精髓体现出了文本的思想价值。上午的论文分享与点评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11月4日下午,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进入第二场讨论,第6-10组同学进行了汇报和点评。本场汇报由吉林大学那玉老师主持。

 

首先,清华大学赵竞川汇报论文《以“欲望”为核心的革命话语建构——试论〈反俄狄浦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超越》,展示“欲望”进入革命话语、以“欲望”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哲学思想历程。同组的吉林大学张青于蓝汇报论文《“渎神”与“亵渎”之辨——阿甘本的“渎神”概念与巴塔耶的“亵渎”概念研究》,对“渎神”与“亵渎”两个概念分别从现实背景、实际内涵等方面作出解释并进行比较。两位同学就“渎神”和“亵渎”两个概念的词源出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欲望”是否仍然是个体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随后,清华大学应文昱汇报论文《从“痛苦”中“解放”——论等级对于黑格尔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将霍耐特《法哲学原理》中的“不确定性之痛”引入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的二元结构的理解,认为后者在以所有权为核心的法权领域使个体存在方式异化,而在市场关系外的交往领域给予个体普遍关怀,在这一过程中以“等级”这一终结环节,使个体从“痛苦”走向“解放”。同组的吉林大学姜佳楠汇报论文《论赛博朋克社会中的生命形态及其现实意义》。论文认为赛博朋克社会是文艺作品对“高科技,低生活”的控制论资本主义社会的隐忧,从赛博朋克社会中生命的生存背景、状态、方式三个层面,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赤裸生命”状态和“赛博格”身体景观。两位同学讨论了赛博朋克社会以哪些特征区别于当前社会、如何杜绝这一控制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马克思与黑格尔对交往领域的不同判断。
    接下来,清华大学王思行汇报论文《What is Wrong with Self-objectification in Female Sexuality?》,反驳了凯瑟琳·麦金农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女性的自我物化是一种真实的选择,并构建出一个三维模型来解释影响个人自主性的因素。同组的吉林大学王睿菲汇报论文《试探拉康精神分析维度中的社交媒体主体》,通过镜像主体、言说主体、欲望主体分析社交媒体如何通过资本话语使主体沦为大他者享乐的对象,而主体唯有坚持自己的欲望,穿越幻象,才能抵达本真行动。两位同学就拉康术语的含义、社交媒体与现实生活的话语实践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短暂休息后,清华大学孙钰昇汇报论文《尼采与主奴关系:激进的可能性》,认为尼采对主奴关系的看法与近代思想主流不同,他从对道德的谱系学研究出发指出主体之间起源的差异与所具有的里的不同。同组的吉林大学兰昊天汇报论文《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人类解放”理想及其限度》,认为“人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构成了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讨论“人类解放”的内在限度,忽视私有制在现实中产生的新的压迫和束缚会导致其所提出的“人类解放”理想成为了理性的幻象。两位同学就尼采的主人道德是否应、是否可能恢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接下来,清华大学马昕汇报论文《宗教神秘主义中的人神关系——基于苏菲主义实例的探析》,认为苏菲主义的人神关系从奥托理论的“我—它”关系向布伯的“我—你”关系流动,并且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包含象征和隐喻的诗歌不断切近。同组的吉林大学程宇松汇报论文《如何探究第一本原?——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归纳方法》,认为对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本原探究的归纳论解释更有说服力。程宇松同学对马昕同学的论文内容、论证逻辑和学术规范给出了极为具体和详细的建议,马昕同学也对程宇松同学的论文进行了提问。

最后,吉林大学的袁立国教授、张愉博士进行了总体点评。袁立国教授建议大家在论文写作中应平衡学术史、思想史的内容与对基础理论、哲学本身的追问;在论文写作和论文汇报中,不仅要“清晰地思考”也要“清晰地表达”;学术研究应与个体生命状态息息相关,从而才能有真正的哲学问题和学术热情。张愉老师指出对专业术语和重要概念,不能仅给出译文,而应同时标注原文,并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在文献引用上应注意引文的准确、注释的准确及对原文理解的准确;在论文中不能仅有对已有思想史和研究成果的概述,还要提出自己的创见。

11月4日晚,本次“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进入第三场讨论,由第11-15组同学进行汇报与点评,吉林大学程汉老师主持本场讨论。

首先由清华大学高宇欣汇报论文《“情势”的再结构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普兰查斯的“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研究》,从“国家自主性”问题在历史与逻辑双重维度的地位、阿尔都塞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普兰察斯对阿尔都塞的继承与超越以及普兰察斯的“波拿巴主义”新解等角度研究普兰查斯对国家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尤其是对于波拿巴主义国家的分析;同组成员吉林大学张宇轩汇报论文《齐泽克:从现代性批判迈向后现代批判》,简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特征并从德国古典哲学角度理解齐泽克的精神分析方法如何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困境。

随后由清华大学梁果果汇报论文《内外之际——孟子“义”论发微》,讨论了孟子“义”之内在性、外在性以及内外关系并与西方伦理学中美德伦理学的观点进行横向对比;同组成员吉林大学邱奕飏汇报论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革命〉——基于对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的分析》,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对于费尔巴哈旧哲学的批判与超越,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纲领中对“实践”的重新解读及其所体现的哲学革命与现实价值。

接着由清华大学华宇思汇报论文《〈存在与时间〉中的“向死而生”——以希腊神话再诠海德格尔的“死亡”概念》,借由希腊神话重新诠释海德格尔的“死亡”概念,提出死亡包含了从现象出发到存在论层面上更深入的探索;同组成员吉林大学张祈彦汇报论文《从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意识的结构与意向性》,研究从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的过程之中胡塞尔对于主体的探索。

在短暂的休息过后,清华大学柯雅芳汇报论文《真理、修道、教化:〈坛经〉语言观的三重分析》,从真理维度以“性空”破文字之执、修道维度以“心法”摄“教法”、教化维度以“不二”说“文字”三个方面分析《坛经》语言观;同组成员吉林大学段艳娇汇报论文《货币抽象的三重意蕴——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解读》,从货币对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的抽象、货币对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的抽象以及货币对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抽象三个角度分析货币抽象的三重意蕴。

最后,清华大学陈晓园汇报论文《郭象的“命”论》,梳理郭象“命”的含义及用法、分析“命”的两重要素、讨论郭象对待“命”的态度,提出面对性命与遇命,人们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安于其中;同组成员吉林大学刘世远汇报论文《试论柄谷行人的交换样式理论》,介绍了柄谷行人超越论回溯的方法、交换样式理论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各组成员的互评环节,每位同学都就对方的长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终由吉林大学田冠浩教授和刘雄伟教授点评本组汇报。老师们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能力,逐个分析同学们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是学术选题、学术视野、论证逻辑与现实关切等方面,勉励大家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改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论坛最后的总结环节由吉林大学哲学系主任李慧娟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宣布优秀论文名单清华大学夏莹教授总结此次论坛,充分肯定此次论坛举办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在之后的学术生涯中继续努力。

供稿人:邱奕飏、林乐萱、白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