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下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合作举办的第三场学术工作坊在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举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研究生吕正荣、张佩荣、陈博围绕“道家思想的哲学特质”进行了各自的展示。本次工作坊由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婧一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代表团和孔方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工作坊。
三位同学分别以“从庖丁解牛看‘道’的哲学内涵”、“‘是非之涂,樊然淆乱’——《齐物论》‘同是乎’之哲理辨析”、“心斋与坐忘——道家哲学的修养论”为题对本次工作坊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展示。
在第一部分的展示中,吕正荣同学从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引出庄子对道的理解,从“庖丁解牛”这一寓言中可以看出,道具有如下三重内涵:第一,道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第二,以体知的方式认识道;第三,道是自由得以合理的依据。
在第二部分的展示中,张佩荣同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在分化对多元的世界中理解的分歧与观念的冲突等现象的分析,引出普世的价值与统一的标准是否存在的问题。在庄子的“齐物”思想看来,普世的价值与统一的标准并不存在。人们必须通过破“成心”的功夫达成“不自用”的开放思维,从而实现“道通为一”的境界性超越。
在第三部分的展示中,陈博同学从“庄周梦蝶”的故事出发,引出对道家哲学修养论的理解。道家哲学的修养论主要是指心斋与坐忘,心斋与坐忘指向的实际上都是物化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又表现为主客两忘的艺术精神。这在消解生理欲望与实现心灵自由上与儒家哲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与此不同的是,道家哲学的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功夫所达到的物化境界不仅可以开出与人相和的道德践履也可以开出与物同化艺术实践。
展示结束后,到场的师生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格罗宁根孔子学院的教师代表提出了众多的哲学流派所共同寻求解决的终极问题究竟为何的问题,对此,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李聪教师从历史延袭与文化传承的角度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学生代表提出了中国当代的哲学家如何影响中国人生活的问题,刘婧一老师从中国当代哲学对日常生活的规范与引导出发精彩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刘婧一院长表示在治学的过程中应该常用国际化思维思考问题,才能发现问题的多面性,让自己更加全面。本次学术工作坊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进入了尾声。
会后,刘婧一院长向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代表团三场报告致以感谢,双方约定,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建设平台,依托双方学科优势,推动哲学的双一流国际化学科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发展,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