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孙利天教授为哲学社会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教工和学生党员授课

日期:2023-07-03 点击数: 来源: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7月3日在东荣大厦915会议室,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为题开展专题讲授和辅导

 

孙利天教授指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而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孙利天教授展开了此次的专题讲解。

 

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这一问题,孙利天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与人民群众日用不觉但时刻显现的共同价值观念相契合。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行为和直觉是中华民族无形的“活着的”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显现。如今要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老百姓不自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进行认知与整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基于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契合点:“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传统,是支撑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伦理力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全面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其次,孙利天教授回顾了高清海老师“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的理论旨趣,这也是吉林大学几代哲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怀与理想。孙利天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基于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的本质直观,需要在后天修养过程中获得,需要宽广的胸怀、视野与境界,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战略定力”。

 

最后,孙利天教授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力争开展原创性的理论创造,不断开辟新理解、提出新论断、做出新发现。哲学史就是哲学界的一个学术坐标系,每个时代的哲学家共同体都能选择出这个时代最优的哲学理论,新时代就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专题讲解结束后,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进行简短总结。白刚教授对孙利天教授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同时指出,孙利天教授在中西马融会贯通的理论高度上,结合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与理论想象”完美结合起来,希望同志们会后认真学习体会白刚要求大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光荣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过程中,做出我们吉大哲社人应有的贡献。

 

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刘培强主持。学校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组长陆志东哲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晓萌参加学习,学校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哲学社会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哲学系教工党支部、行政教工党支部、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