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19时,“哲学社会学院名家系列”讲座第206场——“马克思哲学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主讲人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白刚院长对讲座主题进行了阐述。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强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更好地理解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特邀请四所高校哲学学院院长与我们分享交流。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他从三个方面剥茧抽丝的为我们阐释了“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文明”这一主题。第一,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性阐释,刘院长首先从文明这一词的法语起源开始梳理三位思想家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其次,从文明和野蛮的区分上揭示文明一词原初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要保持一定的警觉;最后,揭示了马克思对文明的态度。第二,是马克思看待中国的独特视角。刘院长指出,马克思是在超越近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上看待“文明”的,是在全球性一体化视野中看待中华文明的;马克思强调,中国传统的历史惯性和内在稳定性,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面上肯定会被打破,同时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超越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是文明问题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关联。刘院长作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即马克思哲学是在分析批判现代文明及其发展前景中诞生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对于现代文明的现代性批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位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他围绕“实践的观念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性质”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首先,吴向东院长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从实践的观念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性质”。这既是因为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基础在于实践,吴院长将之概括为:文明发展的逻辑与实践的内在矛盾运动发展的逻辑具有一致性。其次,吴院长考察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性质”。它是在当代原则高度的实践中生成的,以辩证理性、关系思维、共同体原则为核心的一种建构性文明。在吴院长看来,这种文明是与西方现代化的对抗性文明相对抗的另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接下来发言的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他思考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什么样的理论和思想资源”。李教授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或者现代文明的批判,以及上述批判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启示意义。其一,马克思对个人原则确立的批判。李教授提到,西方将个人原则的确立视为和谐社会的保障,而在马克思那里却将其视为个体和共同体分化的根源。由此,马克思提出建构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同体以弥合个体和共同体的分化,这与坚持共同富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其二,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所有权原则普遍化的批判。李教授指出,始自洛克,西方人形成了围绕商品、财产所有权理解文明形态的传统。马克思重视物质文明,将其视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批判西方人以物的形态来理解人的存在、来理解文明。其三,马克思对资本逻辑蔓延的批判。李教授谈到,资本占据了西方人理解现代文明的核心。但是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的蔓延不仅带来了社会等级的分化,带来了物对人的奴役、人的物化,同时也带来了资本逻辑的扩张。因此,西方式文明在本质上是资本逻辑扩张的文明。最后,李教授提示我们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中蕴含着的和谐思维是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前提。
最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的臧峰宇院长为我们介绍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臧院长开门见山地指出,马克思对于文明的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构想,而在百年征程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展现了它独有的实践逻辑,而且构建了它特有的文明形态。那么,为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选择,并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新的气象,首先就要从我们怎么理解马克思哲学,特别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出发。臧院长探讨了这样两个问题:其一,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具有的辩证逻辑。他指出,马克思在批判现代性危机的同时,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性困境之路,它呈现了一种超越资本现代性的一种新的现代性,从而真正地释放了现代性的潜能。其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启示。在臧院长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实践形态。这种现代转型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实现的。在本质意义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要移植西方现代化的某种样本,而是在建构一种超越资本现代性的文明形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历史民族所承担的特定的历史使命,它确证了第二个结合的现实必要性。
白刚院长对上述精彩发言逐一进行了简短的总结,高度肯定四位发言人的报告具有的独特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线上参与的数百名国内各高校师生共同见证了四位院长对“马克思哲学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与创新性阐释。最后,白刚院长代表哲学社会学院对四位主讲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相信这样一场思想盛宴必将为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理解“马克思哲学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开广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