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面向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机制研究”高端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日期:2023-06-20 点击数: 来源:

      20236月18日,由吉林大学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承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面向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机制研究”高端学术交流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东荣大厦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吉林省民政厅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芦恒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隋祎宁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书记张晓萌先后致辞。

芦恒主持大会开幕式



隋祎宁致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隋祎宁代表吉林大学对本次“面向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机制研究”高端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张晓萌致辞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书记张晓萌代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对为本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辛苦劳动的贾玉娇老师团队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有深厚的理论研究传统,人文基础雄厚,希望各位领导和教授今后继续关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学科发展。

开幕式后,举行大会主旨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主持。


贾玉娇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关信平作主题报告


      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兜底性民生保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的主题报告。他从经济维度、实际生活维度、社会维度对“共同富裕”内涵进行多维分析。他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发展与平等之间的张力仍将长期持续。为此,应该为现实条件下我国共同富裕设立,在维持较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优先促进常规生活层面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最后,他对实现常规生活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升社会救助的目标,实现从基本保障到缩小差距,从基本可及性保障到质量保障与水平提升的升级,并完善基本收入保障和基本服务体系;二是增大社会救助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三是建设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社会救助要能够兼顾公平与经济发展。


左停作主题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作了题为“中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中发展类补贴的运用”的主题报告。他结合共同富裕的愿景与要求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低收入人口这一政策对象的界定需要适度的拓展,二是帮扶保障政策措施需要在发展性、预防性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优化、精准化。随后,他进行了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政策范围界定,并对农村低收入帮扶保障对象进行了再思考。最后,他从厘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具体阐释了发展性帮扶保障政策的分析单元,提出了适应不同对象能力或者不同阶段的支持措施,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型补贴实施的几点原则。

 

岳经纶作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作了题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路径”的主题报告。他提出UBS是一个保护和发展现有公共服务,并将这种服务供应模式扩展到新领域的制度。在对基本服务计划(UBS)与全民基本收入计划(UBI)进行对比分析后,他指出UBS更有能力整合社会和生态目标,以实现向生态社会转型。随后,他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有“全民基本服务”,且需要国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最后,他提出有鉴于支出型贫困的大量存在,以及因病致贫(返贫)、因学致贫(返贫)等现象的普遍发生,需要大力发展医疗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把普遍性公共服务的提供作为贫困治理的基本手段。

田毅鹏作主题报告

 

吉林大学教授田毅鹏作了题为“东亚村落空洞化’问题的发生及其对策” 的主题报告。他在城市的过密化与村落的过疏化造成了村落的“空洞化”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村落走向空洞化的演化三步骤,即人的空洞化-土地的空洞化-村的空洞化。他还提出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发展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并介绍了村落再生的多元模式选择,如日本政府过疏对策,造村运动等。随后,他从地域振兴主体的多元选择出发,提出了故乡回归,以老年群体为载体的公共性构建等相应的人口对策。最后,他围绕着日本村落间建立“小据点微服务基地”介绍了地域福祉。

此外,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的有关同志作了题为“推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思路与设想” 的主题报告。她介绍了兜底保障视角与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提出当前救助政策体系在各类救助对象总人口占比、基本生活救助标准,以及救助措施、服务层面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差距。随后,她从精准、高效、温暖以及智慧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思路与设想。

在主题报告后,本次会议设立了四个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一:低收入群体研究分论坛

分论坛一“低收入群体研究”由浙江大学教授张翔主持,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作了题为“内涵与规模: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两个理论问题研究”的报告;四川大学教授张浩淼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研究”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朱楠作了题为“中国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演进规律与路径优化——基于93份政策文本分析”的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李卓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目标下低收入人口支持政策体系创新研究”的报告。 


分论坛二:民生保障研究分论坛

      分论坛二“民生保障研究”由吉林大学教授贾玉娇主持,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仁耀作了题为“双困居家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探索”的报告;南京大学教授严新明作了题为“地景-时景建构与养老服务完善研究——基于社会时空视角”的报告;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周宗社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兜底性民生保障的战略与策略”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于乐荣作了题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的报告;吉林大学副教授刘婧娇作了题为“不确定社会残疾人的多维脆弱与治理”的报告。



分论坛三:社会救助精准化研究分论坛

 

       分论坛三“社会救助精准化研究”由南京大学教授严新明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晨熹作了题为“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获得感的社会工作路径研究——以上海市‘桥计划’为例”的报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姚建平作了题为“理论阐释、历史政治逻辑和技术手段——从贫困监测到社会救助监测预警的转换”的报告;浙江大学教授张翔作了题为“事实困难老年人低保救助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忠兴作了题为“关于外来人口救助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分论坛四:博士研究生论坛分论坛

      分论坛四“博士研究生论坛”由吉林大学副教授刘婧娇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于乐荣点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泽峰作了题为“次低收入群体的拥挤现象、形成机制和改善路径——基于云南Y县农户收入数据的探索”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永丽作了题为“增强劳动技能与改善劳动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报告;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关文君作了题为“城市低保政策的实施过程、行动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以C市L区为例”的报告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杨佳作了题为“社会救助政策执行阻滞与优化机制研究”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攀续作了题为“多维个人信息与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中的正向选择效应研究”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