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香港大学王向华教授来我院作社会学讲座

日期:2013-10-28 点击数: 来源:

2013年10月23日晚上18::30,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学术名家活动在东荣大厦9楼会议室举行。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香港大学全球创意产业课程主任、香港亚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王向华教授作了题为“当文化遇上实践亦或是当人类学遇上管理科学”的学术报告。活动由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田毅鹏教授主持。

王向华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日本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日本公司的全球扩张、以及于创意产业框架下解读流行文化产物等。主要著作有Japanese Bosses, Chinese Workers: Power and Control in a Hong Kong Megastore (London: Curzon Press & Hawaii, USA: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一书。其亦曾出版多篇有关日本的跨国公司与其经营模式、日本流行文化的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书籍文章及期刊论文。此外他任美国桥21出版公司(Bridge21 Publications)经理,出版关于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英文学术书籍,致力于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事业。

王向华教授采用十分风趣和另类的演讲风格,以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作为切入点,将针对西方学术中心论做出的批判性分析展现给大家。他从回答“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入手,认为中国的“人”是“气”与“形”的结合体,批判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指出应该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他认为不应该以普适的观点来认识人,而应当把人看作是受到特定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的”人。此外,王向华认为同样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下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西方研究中常常被视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家庭”概念,在同处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两国社会中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他认为日本的“家”不注重血缘,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婿养子”现象。而中国的家庭的核心在于血缘的传承,即“气的传承”。最后,王向华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存在普适规律,应采用个案研究(CASE BY CASE)和田野研究的方法,摈弃高度依赖数学推导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其本体论思想来源于 “缘起性空”的东方思想。

最后,聆听讲座的师生对王向华的讲座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次学术活动加强我系与香港高校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并借由香港介于中西方的桥梁作用,拓宽了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国际化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