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 正文

孙正聿

教授

日期:2016-10-17 点击数: 来源:

孙正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l  基本情况

    1946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理论。

 

l  主要著作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现代教养》(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崇高的位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人民出版社,2010

    《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人民出版社,2010

    《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

    《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思想中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孙正聿哲学文集》(九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正聿讲演录》,长春出版社,20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l  代表论文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中国社会科学,1990);

    《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2;英文,1995);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6;英文,1999);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01);

    《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中国社会科学,中文,2008;英文,2008);

    《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2008);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

    《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中国社会科学,2012);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哲学研究,1985);

    《从两极到中介》(哲学研究,1988);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哲学研究,1990);

    《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哲学研究,1998);

    《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2000);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哲学研究,2001);

    《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哲学研究,2001);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哲学研究,2007);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哲学研究,2007):

    《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研究,2010);

    《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哲学研究,2011);

    《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哲学研究,2012);

    《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新华文摘,1991);

    《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新华文摘,1996);

    《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新华文摘,1997);

    《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新华文摘,2000);

    《恢复“爱智”本性的哲学》(新华文摘,2000):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新华文摘,2001):

    《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新华文摘,2002);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新华文摘,2004);

    《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新华文摘,2004);

    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新华文摘,2005

    《以哲学的工作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华文摘,2007);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新华文摘,20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新华文摘,2009);

    《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新华文摘,2010);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新华文摘,2011);

    《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新华文摘,201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当代课题》(新华文摘,2013);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华文摘,2014)。

 

 

l  工作简历

    19821月起在吉林大学任教,198510月起任讲师,198810月起任副教授,199210月起任教授,1994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5月起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至 2001年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至2006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起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l  授课情况

哲学通论(本科生一年级第一学期)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

 

l  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

    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全国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思想中的时代》,2006);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1998);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l  研究项目: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11工程项目,2002);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

马克思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00);

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00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012);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组主要成员,2004);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1);

《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