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哲学系代表团受邀访问香港科技大学

日期:2018-11-05 点击数: 来源:

    1010日,吉林大学哲学系代表团一行35人受邀来到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师生进行了一场以“比较与跨文化哲学”为题的学术工作坊活动。

工作坊活动首先由香港科技大学的Eric Nelson教授作主题发言。Nelson教授的发言集中论述当代新儒家思想在中西方比较哲学研究中的影响与贡献。在发言中,Nelson教授回顾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历史中的发展及其所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Nelson教授以当代新儒家所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为例来说明当代新儒家在西方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建构的开创性贡献。Nelson教授认为,正因为当代新儒家的努力,使得中西方思想在学理上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碰撞。在Nelson教授发言后,我院高天驹、钟玉晨、梅寒、李鸽、郝金花五位同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四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学生论坛环节。我院五位同学用英文就东西方比较哲学问题表述了各自的观点,并就相关问题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讨论。高天驹同学认为,庄子与康德分别以“逍遥游”和“意志自律”为实质建立起各自的自由观,庄子通过“体道”实现“绝对自由”,而康德则通过道德主体的实践达到自由,将人的真正自由建立在道德律之上;钟玉晨同学论及康德伦理学中唯一的情感因素——敬重感,并对敬重感在康德道德哲学体系中作为道德行为的本质要素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梅寒同学提出,依中国哲学史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将会从形上的理论框架转向社会政治的体系框架和日常生活中;李鸽同学以保罗·利科解释学中对五种间距功能的理解为背景,提出了在间距概念生产性的积极意义上,从间距视角来理解中西方哲学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郝金花同学认为,郭象在《庄子注》中,通过对“有”和“无”之间关系的打断,同时打断了常规意义上的生和死的联系,从而回应了魏晋时期竹林一派所带来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破坏性的虚无。在学生讨论环节结束后,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David CHAI教授作了此次工作坊的总结发言。CHAI教授以天、死、有等概念的中英文内涵比较为例,指出了中西方哲学概念在指意上的不同,这是在作跨文化哲学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此次学术工作坊活动,拓宽了我院学生学术研究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术外语的表达能力,加深了我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哲学系的友好关系。